——LOADING——
上下五千年,“中国”之称从何而来?在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物中,能否找到“中国”最早的出处?党的二十大后,首次国内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了安阳殷墟遗址,并强调考古工作要继续重视和加强,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不但回答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深刻命题,还给出了“何以中国”的时代答案。方寸之间,一览千年。“一片甲骨惊天下”之殷墟遗址、“中华文明五千年实证”之良渚遗址、“丝路明珠”之敦煌莫高...
丝路明珠,璀璨古今。人类敦煌,千年莫高。跨越十余个朝代,每一处建筑、彩塑、壁画都诉说着不朽的传奇。2023年1月22日(大年初一),“云赏敦煌”系列短视频带您足不出户欣赏石窟艺术,身临其境领略敦煌文化。15个经典洞窟,15位专业讲解员,为您倾情奉献40集短视频。邀您相约云端、共赏敦煌。敦煌有多远?此刻,敦煌近在指尖
敦煌研究院第二届职工代表暨第三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2023年1月5日至6日在敦煌莫高窟召开。150名正式代表肩负全院职工的重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参加本次大会。大会还邀请了非正式代表的部门负责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代表、离退休职工代表以及2022年荣获国家、省级荣誉称号的职工代表列席会议。本次职工代表大会采取线上线下方式进行,在敦煌院部大报告厅设主会场,在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兰州院部...
郑汝中,敦煌研究院原音乐舞蹈研究室主任、副研究馆员,1932年8月出生于北京,中共党员。1944年1月参加革命,同年进入陕甘宁边区师范学校学习,1947年3月至1952年12月在北京家中养病,1953年1月在国家重工业部建工局建材部工作,1956年9月至1986年3月先后在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担任教员,1986年4月调入敦煌研究院音乐舞蹈研究室工作,1988年任敦煌研究院副研究馆员,1993年8月离休。2022年12月30日上 午12时在上...
12月30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敦煌研究院以及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千年营造——敦煌建筑之美在线展”开幕,共展出包括百余件敦煌建筑艺术相关展品和专题影片在内的九大主题内容,并结合VR虚拟现实技术进一步介绍了敦煌的建筑、历史与艺术风格,让公众足不出户即刻线上探索敦煌艺术之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部长于昕表示,敦煌是世界文明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期待透过在线观展...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高度,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务,就“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部署安排,为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12月26日,敦煌研究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敦煌研究院小报告厅举行。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勇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艾尼江·克依木分别代表三方签署了框架协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治区文博院、克孜尔石窟研究所相关负责人,新疆文物保护管理培训班的...
12月13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WHITRA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学校网络国际中心(ICUA)联合主办的2022“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国际分享会在亚太遗产中心召开。会上公布了2022“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获奖名单,我院陈列中心教育推广部研发的体验类项目《指尖上的敦煌—九色鹿纸影绘本》荣获该奖项的“探索之星”奖。《指尖上的敦煌—九色鹿纸影绘本》教育推广体验项目,是将敦...
2022年11月25日至12月6日,在敦煌市天河大酒店集中隔离点,这个与病毒接触也许就在咫尺之间的“特殊战场”,我院的李涛、姬振李、朱渊博、李春辉、吴生、魏振楠、韩晓宇、龚鹏、何富东、吴莉等10名同志,在敦煌市“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动态清零”防疫工作的关键时期,挺身而出、昼夜坚守,协助配合敦煌市开展隔离点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严谨且出色的工作获得了敦煌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集中隔离点管控组的高度肯定和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