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近日,“东方微笑跨越千年——佛教造像艺术展”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开展,荟萃了8省市、23家文博单位的127件文物,集中展示中华文明近两千年来佛教造像艺术交流互鉴与民族融合的文明成果与艺术魅力。本次展览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物局、天水市政府主办,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承办,分为“铸金呈像——金耀千年”“琢石为像——石承千年”“镌壁为像——壁立千年”三大部分,主要展示历代金铜佛教造像、重要窖藏与...
世人皆知,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只是,大家也许不会注意,莫高窟的文物也自有其“寿命”。寿数有限的宝贵文物,如何传承下去?今日敦煌研究院的学者们,给出的解答是——以数字化技术让敦煌文物以更完整、更多样的形态光彩重生。
9月21日下午,“2025敦煌论坛: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研讨会”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开幕。近200名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敦煌,围绕“典范”“高地”建设,分享案例经验,探讨路径方法,积极建言献策。9月21日,“2025敦煌论坛: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研讨会”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从“永久保存”到“永续利用”,树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壁画会褪色,洞窟会老化,但我们要让敦煌的美永远留存。”秉持着这份初...
一组组详实的数据、一帧帧珍贵的文物修复影像、一个个生动的文化遗产保护案例……位于敦煌国际会展中心B馆一层B1展区的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成果展,生动展现了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建设的实践长卷。这些凝聚着守护智慧、传承创新、传递文明的成果,承载着敦煌研究院开展石窟保护的时代记忆,引人驻足,令人深思。“典范”“高地”,两个内涵厚重的词语,在这里有了生动、具象的诠释。走进展厅,移步换景,处处都是...
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媒体见面会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图片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摄)9月22日上午,文化遗产保护典范与敦煌学研究高地媒体见面会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长期深耕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与来自国内外及省市的主流媒体记者对话交流,围绕“文化遗产保护典范与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有问有答,畅所欲言。“当前,莫高窟保护处在什么样的状态?采用了哪些科学方法和创新探索,哪些具有‘典范...
敦煌文物数字化技术首次走出国门助力海外文物保护;利用新技术在全国文博领域首次实现数字资源确权、运营与监管;初步建成全球最丰富的敦煌学信息资源保障中心……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期间,敦煌研究院集中发布了6年来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上取得的新进展。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前,两辆大型车辆引人注目。白色车辆是我国首台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这一成果已应用在陕西、...
在第八届敦煌文博会期间,敦煌研究院围绕“赓续莫高精神 潜心为国护宝”主题,发布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与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进展,多项成果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学术研究提供“中国方案”,彰显科技赋能文明守护的强劲力量。在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建设上,敦煌研究院成效显著。聚焦古代壁画、石窟寺与土遗址系统性保护,该院先后承担96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攻克墓葬壁画原位保护、砂岩石窟寺防风化等技术难题,建成...
9月10日,“东方微笑 跨越千年——佛教造像艺术展”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开幕。展览共有来自四大石窟、五个佛像窖藏地等20余家文博单位的百余件文物,展现了从东汉至明清近两千年来佛教造像艺术的魅力。此次展览精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甘肃、河南、山西、四川等8省20余家文博单位的120余件(套)珍贵文物、3件临摹品。展览以“铸金、琢石、镌壁”为主线,分三个单元全景式呈现佛教造像艺术,展现了佛教自两汉之际沿丝绸之路...
中新社兰州9月10日电 (记者 丁思 高莹)以中国佛教造像艺术为主题的“东方微笑 跨越千年——佛教造像艺术展”10日在甘肃兰州启幕,首次集中展现了中国四大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造像艺术。此次展览精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甘肃、河南、山西等8省23家文博单位的127件(套)珍贵文物、3件临摹品,全景呈现佛教造像艺术历史底蕴的雄浑厚重,清晰勾勒佛教造像艺术融入中华文脉的演进轨迹。9月10日,“东...
2019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考察调研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并对石窟寺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如何守护和留住敦煌的飞天神韵、云冈的皇家气度、麦积山的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