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丨第二届文物科技创新论坛在兰州举行

日期:2022-06-10

6月10日,由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甘肃省文物局主办,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承办的第二届“文物科技创新论坛”在兰州开幕。作为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专题活动之一,论坛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旨在激发文物科技创新活力,促进学术交流与成果共享。

论坛现场

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罗静、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出席活动并致辞,甘肃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白坚主持开幕式。

罗静致辞

罗静在致辞中表示,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我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已逐步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十四五”期间,将组织各方力量,积极贯彻实施《“十四五”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规划》,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持续推动基础研究,加快推进急需技术攻关和应用。同时,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文物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构建多学科协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文物科技创新体系。

柯兵致辞(线上)

柯兵在致辞中表示,长期以来,科技部通过国家相关科技计划,不断加大文物保护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十三五”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实施过程中,注重突出专项的公益性特征,支撑国家战略目标和部门业务需求,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希望充分利用科技创新的手段,解决文保领域的热点、难点和瓶颈问题,特别关注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应用的适用性、有效性,突破一批关键材料、工艺、装备和集成技术,加强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交叉融合,推动文物保护走深走实。

白坚主持开幕式

论坛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的考古与文化遗产价值认知、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文物病害评估与保护修复、文化遗产风险监测与防控、文化遗产传承与利用等13个相关项目的负责人或骨干代表做了学术报告,展示汇报了项目实施以来取得的主要科研进展,一些项目的最新研究进展,也在此次论坛首次披露。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研究员就“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项目作了报告,从项目内容、田野工作等方面,对项目进展、阶段性成果和结论进行了汇报。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潜伟教授就“可移动文物价值认知及关键技术研究(无机质类)”项目作了报告,汇报了项目在无机质文物认知基础能力提升、平台搭建和价值阐释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初步揭示了中国古代无机质可移动文物的关键价值。

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张加万教授展示汇报了“基于知识图谱的文物知识组织和服务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的进展和阶段性成果,阐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知识图谱技术对文博业务提升的重要性,探讨了文物知识图谱的构建和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路径。

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刘晓平教授就“大遗址文化内涵叙事化展示与交互技术研发”项目作了报告,围绕如何挖掘不同遗址的文化内涵、不同文化内涵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内容和呈现方式、如何引入恰当的数字内容建设与呈现相关技术等三个问题,探讨了信息技术为遗址叙事带来的新思路。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部长吴健研究员汇报展示了“丝路文物数字复原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的进展和成果。项目以丝路沿线相关石窟寺与大遗址为研究对象,旨在加快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全面信息的抢救性科技保护力度,实现文物的实体复原与虚拟呈现,扩大数字资源的应用范围。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主任赵鹏汇报展示了“明清官式建筑营造技艺科学认知与本体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取得的一些突破性进展,具体阐述分析了项目取得的部分主要成果。

中国科技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纪杰教授,从文物建筑木材燃烧和木结构火蔓延机理与规律、典型文物建筑电气火灾预警和火灾早期探测技术、典型文物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和综合防控体系三个方面,汇报展示了“文物建筑火灾蔓延机理与评估预警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重点难点和取得的工作进展。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军汇报展示了“不可移动文物安防(防盗、防破坏)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项目的重点研究内容和进展。

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卢远征研究员汇报展示了“传统村落保护适宜性技术和活态利用策略研究”的进展和成果,阐述了如何有序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平衡发展利用等重要内容。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馆员张治国汇报展示了“海洋出水木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发”项目进展和阶段性成果,项目目前研究成果为形成海洋出水木质沉船整体保护解决方案奠定了科学基础。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陈家昌研究员汇报展示了“馆藏脆弱青铜器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该项目聚焦脆弱青铜器严重腐蚀、矿化、粉状锈等病害,通过对无损检测分析、病害机理阐释、保护材料研发、保护环境调控及数据库应用平台开发等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实现我国馆藏脆弱青铜器保护的技术突破。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张然汇报了“馆藏脆弱铁质文物劣化机理及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项目聚焦馆藏脆弱铁质文物稳定性的量化评估体系,通过建立腐蚀作用模型,研究常用保护修复材料的评估体系并研发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和综合病害防治技术规程,实现我国馆藏脆弱铁质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的全面提升。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研究员汇报了“馆藏典型脆弱有机质文物病害防治与评价技术研究”项目,项目针对馆藏脆弱有机质文物,提出从病害机理、病害表征评估、病害程度预测到保护技术的解决方案,并提出基于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和材料学最新进展,研发新一代有机质文物保护技术的新思路。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项目,主要是围绕考古与文化遗产价值认知、文物病害评估与保护修复、文化遗产风险监测与防控、文化遗产传承与利用等四个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


作者:文:王芳芳 图:王嘉奇 熊业腾 赵良编辑:王嘉奇

访问量:

相关新闻

  • 三个细节折射莫高窟呵护文物之道

  • 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 《敦煌图案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训》拟录取学员公示

  • 关于敦煌研究院敦煌艺术馆(兰州院部)临时闭馆的公告

  •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 从撒马尔罕到敦煌——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班招募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