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正文

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建设成果展开幕 向世界展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敦煌经验”

日期:2025-09-22

9月21日,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建设成果展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展览通过序厅、千年永续、美美与共、显学大成、继往开来和数字敦煌体验区六个单元,集中展示了敦煌研究院建设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展览现场

保护创新:助力永续传承

2A528F

“千年永续”单元

敦煌研究院立足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榆林窟、西千佛洞、北石窟寺六处院辖石窟,面向全国石窟寺和土遗址保护需求,辐射“一带一路”文化遗产,系统开展文物保护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保护工程,树立了“中国特色·敦煌经验”文化遗产保护样板,建成了联通“一院六地”的敦煌研究院应急指挥中心和莫高窟监测预警体系,为文物保护研究与管理决策提供了跨区域、智能化的技术支撑,完成了敦煌石窟 300个洞窟的壁画数字化采集工作,形成了海量的数字化成果。打造“全真”的数字场景体验“数字藏经洞”,建设文物数字化可移动工作平台,研发敦煌石窟数字资产管理平台并进行应用示范,持续推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建设。

研究深耕:夯实学术高地

336629

“显学大成”单元

敦煌研究院砥砺深耕,围绕敦煌学研究的高地建设目标,开展“敦煌石窟文献释录与图文互证研究”等6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研究,出版《敦煌石窟全集》第二卷《莫高窟第256、257、259 窟考古报告》等学术专著1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800篇,14项学术成果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举办“敦煌论坛”等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上线“敦煌学研究文献库”,为全球敦煌学研究者提供高质量的学术资源服务,先后组织院内专家前往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伊朗等国开展丝绸之路古遗址考察与交流活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

国际传播:架起民心相通的桥梁

2A2658

“美美与共”单元

敦煌研究院充分发挥教育、科学和文化的宣传作用,着力优化游客参观体验与提升文化获得感,系统建设展览展示平台和内容创作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公众教育活动,形成具有敦煌特色的文创产品体系,深度挖掘敦煌文化的价值,不断创新文化弘扬方式,“敦煌艺术大展”“敦煌文化周”等品牌文化活动深受国际受众喜爱。构建起覆盖国内外的全媒体平台矩阵,打造互动式、场景式、多元融合传播体系,受众已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实现敦煌文化的全方位推介、全球性传播。

技术赋能:开启文化遗产新体验

468B3F

“寻境敦煌”展区

23111A

“敦煌仙子”伽瑶展区

展览还设置了数字敦煌体验区,以“可参与、可感知、可创造”的沉浸式场景,让观众看到真正“活”起来的千年敦煌文化。观众不仅可以在展览现场戴上VR眼镜零距离观赏莫高窟第285窟的壁画、360度自由探索洞窟细节,还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壁画故事情节。展览现场,敦煌研究院官方虚拟数字人“敦煌仙子”伽瑶翩翩起舞,“我在敦煌画壁画”互动项目,让观众参与、沉浸在敦煌艺术之中,创新演绎了穿越千年的敦煌文化魅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建成的“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亮相本次展览,成为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窗口。莫高窟第172窟整窟复原临摹,再现了壁画初绘时期的造型特点、线条形式和色泽面貌,使得盛唐佛窟最初的华丽面貌重现在观众面前。

展览不仅是对敦煌研究院近年来各项工作的全面展示,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激励和鞭策。敦煌研究院正在以前沿科技筑牢文化遗产保护根基,以全球视野挖掘研究敦煌文化价值,讲好敦煌故事。未来,敦煌研究院将继续牢记嘱托,勇担使命,不断开创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事业平衡协调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作者:文/王芳芳 图/李喆编辑:王芳芳

访问量:

相关新闻

  • 新成果、新技术、新突破——敦煌文物保护研究“新”潮涌动

  • 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建设成果展开幕 向世界展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敦煌经验”

  • “2025敦煌论坛: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研讨会”在敦煌开幕

  • “丝绸之路物质文化研究新视角” 工作坊(第三期)顺利举办

  • 敦煌研究院2项案例集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