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开幕式现场 当地时间9月3日下午,由敦煌研究院、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联合举办的“敦煌文化周”活动在哈佛大学CAMLab Cave及艺术与建筑历史系礼堂开幕。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主任汪悦进等出席活动。美当地学生和文化界人士300余人参加了现场活动。 苏伯民在开幕式致辞时说,敦煌文化具有多元文化交融的天然特质,希望以举办此次活动为契机,让更多美国民众,尤其是美国学生群体了解
当地时间8月31日,“敦煌文化环球连线——走进中华文明(美国、巴哈马专场)”文化交流活动在美国华盛顿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馆、中国敦煌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活动分为线上学术讲座、现场图片展和数字博物馆体验三部分。 现场图片展和数字博物馆体验以“数字敦煌”资源为支撑,分为两部分展出高保真复制壁画,阳关、玉门关、敦煌研究院辖六处石窟摄影作品,及“数字藏经洞”“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两款
“敦煌文化环球连线——走进中华文明”活动8月31日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举办。美当地学生和文化界人士200余人出席现场活动。 当天,敦煌研究院特聘美籍研究员史瀚文进行在线讲座并回答现场提问。来宾们在敦煌文化体验展区参观敦煌高清摄影和壁画高保真复制品,通过VR虚拟游览洞窟、拍摄纪念视频、体验“数字藏经洞”云游戏,沉浸式感受敦煌文化。 巴德高中早期学院校长基姆·斯特迪文特携10多名学生参与了活动。他告诉
8月31日,“敦煌文化环球连线——走进中华文明(美国、巴哈马专场)”文化交流活动在美国华盛顿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馆、中国敦煌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并首次开启了该系列活动的全球直播。 此次文化交流活动由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世界知识出版社、敦煌研究院主办,中国驻巴哈马大使馆、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协办,敦煌市人民政府、北京世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活动由甘肃省外办主任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以传记形式讲述了“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不平凡的人生故事,刻画了砥砺前行的敦煌守护者形象,弘扬了敦煌莫高窟璀璨深沉的艺术魅力。 自出版以来备受社会各界的瞩目与好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众多主流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央视《读书》栏目特别制作了两期节目予以介绍,并荣获“中国好书”“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20多项重要图书奖项。 截至
傍晚,游客陆续离去,被誉为“沙漠中的美术馆”的莫高窟渐渐安静下来。而在第55窟里,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的几名工作人员仍沉浸在“面壁”作业中。 8月27日,为加强敦煌女性工作者的培养,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国强公益基金会共同启动了“樊锦诗·敦煌女性杰出工作者培养计划”。 “樊锦诗·敦煌女性杰出工作者培养计划”启动仪式现场。 一个甲子的守望 敦煌,丝路
8月27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国强公益基金会、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齐聚敦煌研究院小报告厅,共同启动了“樊锦诗·敦煌女性杰出工作者培养计划”。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杜芮、国强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陈翀、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杨秀清等出席启动仪式并见证签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崔力娜、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林毅
8月27日,中国敦煌石窟保护基金会·国强敦煌文化守护专项基金挂牌仪式暨洞窟门更新项目捐赠仪式在敦煌研究院举行。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国强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陈翀、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杨秀清等出席仪式。 苏伯民、陈翀共同为国强敦煌文化守护专项基金揭牌。国强敦煌文化守护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支持敦煌研究院的文物保护、敦煌文化弘扬与传承、国际交流与人才培养等工作。 自
敦煌学研究文献库发布会现场 8月27日,敦煌学研究文献库发布会在敦煌研究院举行。敦煌学研究文献库由敦煌研究院与超星集团联合打造,汇集了全球范围内的敦煌学研究成果与一手资料,将为全球敦煌学者提供统一、便捷、高效的敦煌学学术资源服务。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超星集团副总经理张坤、浙江大学教授刘进宝、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张先堂、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沙武田出席发布会,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元林主持发布会
8月23日,由国家文物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简称“博博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幕。 展览现场 敦煌研究院组织“数字敦煌”团队携最新成果参展,“数字敦煌”展区荣获第十届博博会数智化最佳展示案例。 “最佳数字展示案例”获奖证书 此次展览基于敦煌学丰厚的研究成果和“数字敦煌”的多年积淀,突破物理空间
今天上午,由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主办的首届石窟守护人大会在兰州召开。会上,苏超等15位石窟守护人得到基金会资助,这也标志着“石窟守护人”公益资助项目正式启动。 大会为首届15位石窟守护人代表发放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石窟寺是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石窟寺分布广泛、规模庞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石窟守护者则是保护、修复与开发石窟的第一线人员,是石窟的坚守者,也是大众理解石窟文化最重
各位考生: 现将省直文博单位2024年公开招聘总成绩予以公布,请登录省文物局网站或关注省文物局微信公众号查询。 甘肃省文物局 2024年8月25日
炳灵寺石窟传承不断的营建历史,以及各时代特征鲜明的佛教造像及壁画艺术,反映了1600多年间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交汇,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坐落于丝绸之路上的第一座黄河石窟——炳灵寺石窟,最早开窟历史可追溯至十六国时期的西秦政权,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其中包括大小窟龛216个,各类造像800余尊,藏、汉两种风格的壁画约1000平方米。 炳灵寺石窟如何见证丝绸之路与唐蕃古道交融交汇
共有 1,422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95 页 当前第 1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