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莫高窟第103窟

莫高窟第103窟-东壁南侧-维摩诘

此窟开凿于盛唐,塑像为释迦牟尼佛、菩萨、弟子,塑像为清修、清塑。

窟形为覆斗形顶,窟顶四坡绘千佛;洞窟南壁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一铺。中央为佛说法图,西侧为佛陀波利来五台山礼拜的故事,东侧是与经文相关的内容。《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在七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翻译为汉文,该经提倡将佛顶尊胜陀罗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楼上,乃至安窣堵波中”,就能解除灾难,相比于建造洞窟和建造寺院,这一佛教活动简易便捷得多;相比于纸质经文,石质经幢的保存时间更长;相比于念诵经文,树立经幢可以影响到更多的人。也就是说,这种实物供养方式将解脱苦难与死亡的方法视觉化,别具一格,所以深受欢迎。七世纪晚期以后,刻有经文和陀罗尼的经幢遍布中国。敦煌的尊胜经变有8铺,分布在唐前期的23、31、103、217窟,晚唐张议潮功德窟156窟,五代晚期至宋初的55、169、454窟。103窟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西侧所画佛陀波利来五台山故事,用清绿山水画来描绘山清水秀的五台山情景,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视觉效果。这种青绿山水画是当时唐代流行的一种画风,唐代的李思训被世人称其为青绿山水画的始祖,但李思训的真迹今已无存,然莫高窟壁画中的青绿山水画却保存的很好,色彩如新,因此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第103窟-壁画-南壁-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化成喻品之西域商队-盛唐

北壁绘观无量寿经变一铺,两侧画未生怨和十六观。

东壁画维摩诘经变。其内容为大居士维摩诘与文殊菩萨辩法的故事。图中维摩诘手拿麈尾,身体微微前倾,双眉凝结,双目炯炯有神,须发奋张,毛根出肉,宛如一位充满智慧的老者形象,而文殊菩萨则显得平静沉稳,胸有成竹,与维摩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幅维摩诘像虽非吴道子亲笔,但在表现上却非常符合文献上所称述吴道子的成就,103窟维摩诘像笔描的精湛也显示非个别画家的成就,而系当时画家群在承继前人的遗产后的进一步开展,是一项八世纪集体的成就。

维摩诘经变-东壁

全窟壁画线条流畅,色彩艳丽,充满轻快灵动之韵感,最能诠释鲁迅《论旧形式的采用》所说:“在唐,可取佛画的灿烂,线画的空充和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