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敦煌岁时节令丨上元节:星落月悬争光明

【敦煌岁时节令】

传承  人文  诗意  生活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这是唐朝宰相苏味道笔下正月十五灯火辉煌的洛阳城。


“突兀球场锦绣峰,游人仕女拥千重。月离云海飞金镜,灯射冰帘掣火龙”,这是宋诗人陆游眼中上元节热闹非凡的蜀中灯市。


作为农历年的第一个满月之夜,正月十五自古就被美好、浪漫、圆满寓意


想要留住这般美好,将农历正月称为“元月”,将本月十五的“夜”称为“宵”,便有了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又称“上元节”。是夜,皓月高悬,地上的人们挂起万盏彩灯,在此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欢娱祈福,以示庆贺。


【最·热闹】


春节隆重,元宵热闹。民间“小初一,大十五”之说并非空穴来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元宵佳节诞生,东汉明帝时期形成“上元燃灯”的风俗。唐代正式确立此日为官方节日,当夜天子与官民同欢,燃灯祈福,热闹非凡。


舞乐图  莫高窟第220窟  初唐


绘制于唐代贞观十六年(642)的敦煌壁画《舞乐图》,画面以灯楼为中心,两侧立有灯轮,还有天女燃灯,描绘的正是盛唐宫廷夜宴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据推测,这种燃灯万盏的场景可能发生在元宵节,也就是上元灯会。


敦煌文献 P.3461


受中原上元燃灯之风的影响,敦煌一年一度的燃灯仪式也相当隆重。敦煌文献P.3461记载:“厥今青阳上朔,官僚钦仗于仙岩;太簇中旬,士庶崇投于圣谷。灯燃千树,食献银盘,供万佛于幽龛,奉千尊于杳窟……遂使年支一度,倾城趋赴于仙岩;注想虔诚,合郡燃灯于灵谷。”正月十五这天,上自最高官员、下至道俗士庶,全城奔赴莫高窟,设供焚香、燃灯诵佛、振钟鸣乐,既有斋会活动的肃穆,亦有全民同乐的欢悦。


【最·中心】


敦煌的上元燃灯分民俗和佛俗。前者的记载不多,如敦煌文献S.2832P.2631:“初入三春,新逢十五。灯笼火树,争燃九陌;舞席歌筵,大启千灯之夜。”寥寥数语,反映了晚唐敦煌民间上元夜“火树银花合”、“九陌连灯影”的盛况。


五层灯轮  莫高窟第146窟  五代


更主要的是佛俗燃灯。敦煌文献P.3405《正月十五日窟上供养》:三元之首,必燃灯以求恩;正旦三长,盖缘幡之佳节。宕泉千窟,是罗汉之指踪;危岭三峰,实圣人之遗迹。所以敦煌归敬,道俗倾心,年驰妙供于仙岩,大设馨香于万室。振虹(洪)钟于笋檐,声彻三天。灯广车轮,照谷中之万树。


敦煌文献 P.3405


“三长”指三长斋月,正月是其中之一月。“宕泉”又名大泉,是莫高窟前的河流。“危岭”即三危山,在莫高窟的东面。“仙岩”全称仙岩寺,为莫高窟之异名。由此可知,每年正月十五佛事燃灯的中心地点就在莫高窟。


【最·祥瑞


关于正月十五燃灯祈福的起源,敦煌藏经洞中大量唐宋时期的燃灯文,以文献的形式将其渊源指向了古代印度佛教中“大神变月”的燃灯礼佛之仪。


九层灯轮 莫高窟第433窟  隋


《大宋僧史略》记载:“西域十二月三十日,是此方正月十五日,谓之大神变月。”佛祖释迦摩尼示现神变、降服神魔是在印度的12月30日,即东土正月十五日。古代印度,每逢此夕,相传天雨奇花,寺塔舍利,大放光明,呈现一番神幻奇异的景象,而四方僧俗,都聚集在寺塔的周围,树灯轮,散香花,奏乐礼拜,竞相供养。




经过东汉至魏晋南北朝的发展演变,祭祀太一的风气,逐渐消失,燃灯礼佛的习俗逐渐兴起。到了隋唐,上元夜燃灯的风气,更加兴盛,但其性质,除了礼佛求福,更成了游戏热闹的节日了。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暧暧灯影下,谁人挤过熙攘的街头。

飞檐斗拱良宵相伴,万影明灯静夜流辉,宕泉河边梵音清亮,水中灯影宛若星河。

三五稚童挑灯追逐,嬉笑玩闹。灯笼中那闪烁的光影,仿佛用不完的月光,已经面带微笑映照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