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至28日,由敦煌研究院主办,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佛学研究中心、中国历史研究院杨富学工作室联合承办,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敦煌市阳关博物馆等单位协办的“长安·敦煌·丝路”学术研讨会在敦煌研究院举办。

会议代表合影
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部长杨富学在开幕式上说,推动丝路文化的多样性与敦煌学的共同发展,对于深化长安与敦煌研究、促进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学界提出具有前瞻性与创造性的学术观点。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社长刘东风在致辞中表示,敦煌自古为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而长安作为古代王朝的政治与文化中心,长期吸收着来自西域的宗教艺术与文化思想,形成了中原文明兼容并蓄的特质。西安博物院副院长王自力则指出,从汉代敦煌郡的设立到唐代沙州与长安驿路的畅通,长安与敦煌之间的政治、文化与艺术交流构成了丝绸之路文明的核心纽带。
会议汇聚了来自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日本立教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四川旅游学院、西安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等30余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7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学者从历史文献、图像考古、宗教艺术、民族交流、医药民俗等多个角度入手,从“长安—敦煌—中亚—东亚”的整体视野出发,引入科技考古、数字人文等新方法,探讨丝绸之路的文化互鉴与文明共生,为敦煌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晶在闭幕式作总结发言时指出,本次研讨会的成果集中体现出“跨越时空的历史贯通、跨越学科的方法创新、跨越文明的文化交融”三大特质。学者们通过丰富的案例与多元的研究方法,共同深化了对丝绸之路文明互鉴的理解,展现出敦煌学的时代新貌。
本次会议凝聚了“贯通古今、融汇中外”的学术共识,促进了国内外学术机构之间的深入交流,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了新的学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