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血脉,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重要论述精神、推动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文化领域改革部署落地落实,全国政协于7月11日在京召开“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远程协商会,邀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专家与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协商交流,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为扎实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全国政协领导同志对会议筹备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明确要求。承办此次会议的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会同九三学社中央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政协领导同志的相关要求,做了全面、细致的筹备工作,为确保会议开出成效、开出水平、开出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把工作做细 为委员知情明政提供细致服务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年。贯彻落实好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文化领域改革的具体部署,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对文化强国建设意义重大。
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秉持严谨认真的态度,扎实做好此次会议筹备工作,精心制定筹备方案,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以求落实每一处细节,力求使此次会议能以高水平协商更好助力文化和科技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深度融合,推动文化繁荣和高质量发展。
为了让委员们充分了解“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相关情况,5月9日,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召开情况介绍会,邀请中央宣传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相关司局负责同志介绍有关情况,与委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会上,相关部门还针对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重点提案《关于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的提案》《关于深化AI赋能数字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提案》中提出的意见建议,与相关委员面对面协商交流。
与此同时,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还认真分类搜集整理相关文件资料,编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摘编》和《中央有关文件选编》,供委员们在学习中交流,为委员知情明政提供有力支撑。认真选定调研点位,科学设置调研路线,是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细致开展筹备工作的体现,“让委员们在调研中尽可能多地深入地方了解情况,多听多看多感受,有利于让调研成果更丰硕。”相关工作人员说。
把工作做实 扎实调研以察明情
调研充分,建言才有说服力。会议筹备工作中,专题调研是重要的一环,可谓“重头戏”,也是确保协商议政质量的有效举措。
5月至6月,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先后率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调研组、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赴浙江、上海、北京开展实地调研。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调研组先后到杭州、宁波、温州、上海等地,深入走访文化社区、文化科技企业、艺术院校、文化遗址、博物馆、影视城等,与相关部门、各方代表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存在的实际问题,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欧阳坚、胡纪源(驻会)、朱生岭、吴志良、姚爱兴、傅兴国参加调研,委员会负责同志们集思广益,在调研期间多次研究会议筹备工作。
从看到“数字﹢技术﹢内容”融合共生的创新发展模式,到感受文化叙事和技术创新带来的新产物,再到沉浸式体验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虚拟情景体验……委员们纷纷表示,“从切身的体验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文化领域广泛应用,为文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空间。”
随着调研的深入开展,委员们从多个角度分享了思考与见解——
“文化产业要增强科技意识,主动、充分地把各类适用的科学技术运用到文化创作和传播中,尽快形成文化新质生产力。”
“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要立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扩大高质量文化供给,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成果。”
“要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积极搭建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平台,创造更多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性成果,推动文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为高质量文化供给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在调研中,委员们也了解到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助力相关问题的解决,委员们的呼吁十分热烈——
“不可一味追求‘全域数字化’‘技术覆盖一切’,要为传统手工艺、非遗留下空间,更好实现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承与科技赋能的协同发展。”
“要在文化与科技融合中,更好地定位人与机器的关系,把握好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价值取向,要注重文化涵养科技创新基因。”
“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既不是传统文化的数字搬家,也不是科技产品的文化贴牌。”
“要高度重视文化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让原创者的创作成果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
……
扎实的调研,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调研组组长欧阳坚在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报告了“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调研情况。多位调研组成员的思考、建议转化为会议发言,为高质量开好这次远程协商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把工作做全面 确保会议务实高效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与相关委员、专家充分交流,并与九三学社中央有关部门多次沟通,商议举办此次会议的具体方案。除了在全国政协设置主会场外,在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方面具有典型性和创新性的上海市、浙江省、湖南省、广东省、甘肃省分别设置1个视频连线点,邀请7位委员在主会场发言,5位委员、专家分别在连线点通过视频连线发言。
为了让委员的真知灼见能在远程协商会上得到充分展现,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引导委员聚焦会议主题,从不同角度切入,认真准备发言材料。值得期待的是,发言的委员有长期深耕文化领域的文艺工作者,有丰富的文艺创作经验,对文化产业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也有资深科技领域的专家,十分关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对科技赋能文化发展有较为成熟的思考;也有参加调研的其他领域委员,将以独特视角,提出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真知灼见……据了解,委员以及专家们将会围绕“培育文化科技企业”“推进元宇宙、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打造文化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以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壮大主流价值”“数字技术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等方面进行发言交流。
为了进一步方便广大委员对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交流研讨,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于6月20日在委员履职平台开设相关主题议政群,引导委员围绕会议议题议政建言。委员们对此议题十分关注,参与热情十分高涨,目前,议政群内已有上百条意见建议在云端传送。
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这个大有前途的朝阳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随着此次远程协商会的召开,委员们将会把好建议、金点子带到会场,为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绘就文化繁荣和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华章贡献政协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