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敦煌研究院第81期“敦煌读书班”由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与甘肃省钱币学会于2022年5月20日联合主办。讲座得到读书班负责人人文研究部部长杨富学研究员所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敦煌中外关系史料的整理与研究”(编号19ZDA198)的学术支持。第一讲《宋代笔记吐蕃文献史料价值与局限性研究》由河南大学历史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齐德舜主讲,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王东研究员主持。(河南大学历史学特聘教授齐德舜)讲座...
这是年小艳第一次走到莫高窟的崖顶,放眼望去,鸣沙山沙脊连绵。在崖顶扎设麦草方格,是让莫高窟抵御风沙的重要措施。如今,这项工作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探索。今年40岁的年小艳是甘肃省敦煌市莫高镇苏家堡村村民,一家六口的生活担子落在夫妻俩身上。前不久,她接到村上的通知,可以去莫高窟崖顶扎设麦草方格固沙。务工总共20人,每人每天能挣180元,比打零工高,还能车接车送管顿饭。苏家堡村村民正在莫高窟崖...
会议现场6月2日上午,敦煌研究院组织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并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工作。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各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各部门(单位)副研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副科以上干部,各文化企业班子成员参加了会议。赵声良传达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苏伯民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工作会上,院党委书记赵声良介绍了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召开情况,详细传达和解读...
2022年6月1日,敦煌文化环球连线-走进乌兹别克斯坦活动在兰州、塔什干和敦煌三地成功举行。300余位与会嘉宾相约云端,共同聆听和感受敦煌千年历史变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活动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敦煌研究院主办,敦煌市政府承办,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讲好甘肃故事。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元林作了题为《敦煌-丝绸之路的文化宝藏》的专题讲座。张元林副...
送去五月的芬芳,带着六月的鲜花,孩子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为庆祝这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快乐,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教育推广部结合特色专题展览“千年营造——敦煌建筑之美”,精心策划研发新课程“复制中百变——擦擦微塑”作为“六·一”儿童节的礼物送给敦煌的小朋友们。 5月31和6月1日,陈列中心邀请敦煌市东街小学、南街小学二年级共计两百余名师生来到“千年营造——敦煌壁画中的建筑之美”的展厅中参观展...
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主要负责敦煌石窟及周边遗址的调查与研究,考古清理、发掘、测绘与整理等工作。因工作需要,按照 “公开、公正、择优”原则,决定面向社会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8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招聘岗位及人数(一)田野考古,2人(二)考古测绘,6人二、应聘条件(一)政治立场坚定,品行端正,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行和职业操守。(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三)具备岗位所需的...
古丝绸之路上的北石窟寺近日启动防汛工程,通过搭建临时性保护棚、加强监测等方式,应对即将到来的雨季。敦煌研究院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李亮介绍,位于石窟南端的防水棚于2021年搭建,棚面为树脂瓦材质,通过近一年的温湿度、渗水率等数据监测,防水效果明显。为防止降水通过崖体裂隙下渗,工作人员在北石窟寺搭建了临时防水棚(5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陈斌摄“临时防水棚能将雨雪有效排离崖体,防止降水通过崖体裂隙...
5月27日下午,由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佛学研究中心以及敦煌学信息中心共同举办的“丝路与敦煌文化艺术分享会”第十四期在线上举行,长治学院历史与旅游管理系齐小艳副教授以《从马其顿到马拉坎达:粟特地区的希腊化问题考察》为题进行了分享,我院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米小强博士担任主持。首先,齐小艳老师介绍了个人粟特希腊化研究的源起以及粟特的地理范围,并对学界关于粟特希腊化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评价。其...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
正在敦煌研究院举办的“千年营造——敦煌壁画中的建筑之美”特展上,亭台楼阁从壁画中“跃”出,成为立体的建筑模型。此次展览历时7年策划,共展出419件(套、幅)展品,涉及三维建筑复原模型、3D打印建筑模型、数字化高清壁画复制品、文物等。唐代佛寺建筑群模型。新华社发(付华林摄)“复活”壁画中的建筑,是此次展览的最大看点。展览共将26幅敦煌壁画中的建筑转化为建筑模型。其中最大一个展品是长达4米的唐代佛寺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