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莫高窟第259窟

莫高窟第259窟是莫高窟早期的代表洞窟之一,大约开凿于北魏太和年间(公元477—499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本窟的塑像和壁画基本都为北魏时期的原作,是了解佛教美术史的重要实物遗存。

莫高窟第259窟-人字披殿堂窟

现存窟顶是前部的人字披,后部为平棋顶。西壁突出半塔,中镌一龛,内塑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南北两侧及半塔的转角处,各塑菩萨一身,塔西存留有浮雕供养菩萨。

主尊释迦、多宝二佛并坐说法像,头上波状发髻,身穿偏袒右肩式袈裟。厚重的袈裟细密贴在佛的周身,凸起的衣纹线随着身体的起伏圆转曲回,反映了犍陀罗艺术的影响。龛外的菩萨,头戴三面宝冠,上身赤裸,下身着裙,神情怡然,显得古朴大方。双佛并坐的造型源自佛教经典《法华经-见宝塔品》,反映出大乘佛教思想在中国传播和流行。

西壁龛内-释迦、多宝二佛并坐

洞窟南北两壁分作上下两层。上层的阙形龛内塑造的是弥勒交脚像和思惟像。在佛教造像中,思惟造型有时是指释迦牟尼成佛前沉思解脱生、老、病、死之法时的形象,有时是指弥勒菩萨在兜率陀天的沉思形象。本窟上层龛中的思惟菩萨像,局部有所损坏,露出了中心所用的一束束芦苇和木垛,从这些破损处让我们从中看出敦煌彩塑的制作过程和所用的材料。敦煌中小型彩塑的制作方法是首先用粗壮的木枝把人的形体框架绑好,然后缠上芦苇(唐代之后多用芨芨草或麦草),再塑泥巴,涂以色彩。塑像用的泥巴一般都要掺和大量的麦草、麻或棉花等纤维和少量的细砂,分别制成粗细不同的泥。塑造时由内到外,用泥由粗到细,分成若干层,层层压紧,收缩干燥。

阙形龛和思维菩萨像

南北壁下层龛内塑佛说法像、倚坐像和禅定像。其中北壁东侧的禅定佛像是莫高窟塑像中的代表作之一。禅定佛头生肉髻,身上穿通肩袈裟,两眉细长,双眼略开,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似乎体味着参禅悟道后的满足和愉悦。此尊塑像表现出民族审美情趣与传统技法纯熟的运用,是敦煌石窟中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

北壁东起第一龛-禅定佛像

禅定佛像(局部)

第259窟北壁

西壁龛外南侧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