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确定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这一主题提示了博物馆在当今社会中应有的责任担承和所深蕴的巨大潜力,也提示了博物馆对未来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巨大推动力量。敦煌研究院策划举办了“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通过丰富的展览和生动的社教活动,让植根于文化传承、传播、共享、创新和发展的力量充分释放。
展览领衔 释放博物馆的文化力量
在敦煌:“千年营造——敦煌壁画中的建筑之美”、“敦煌丝绸展”
敦煌研究院主办的《千年营造——敦煌壁画中的建筑之美》特展在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开幕。展览将敦煌壁画里样式众多、型制丰富的建筑形象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发掘,将壁画中的建筑形象转化为诸多三维建筑模型和数字化3D打印的复原实物,同时还展出了洞窟测绘图、出土的建筑构建实物等共计419件(套、幅)。
同日,在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二楼的“敦煌丝绸展”经过进一步优化和扩充,作为“5·18国际博物馆日”的特别章节也和广大观众见面了。展览以敦煌丝绸的发现为起点,分别介绍了敦煌丝绸的发现、收藏、种类、用途、研究和修复,以及对敦煌出土夹缬、经帙、伞盖、经幡、刺绣等丝绸文物的传统制作工艺所开展的复原性研究。
在武汉:“万里千年——敦煌石窟考古特展”
敦煌研究院联合武汉大学主办的“万里千年——敦煌石窟考古特展”在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开幕。展览以敦煌石窟考古工作为主线,由丝路漫行、灿烂佛宫、百年回顾、重读历史、历程、校院联手等单元组成,共展出包括莫高窟经典复制洞窟、壁画临本、莫高窟窟前及北区石窟遗址发掘出土的院藏珍贵文物在内的展品160多件/套,多数文物为首次走出莫高窟。展品还包括20世纪初至40年代老一辈“莫高人”的手稿、洞窟调查记录等展品20余件,高保真数字化壁画复制品等辅助展品40余件,全方位立体展示敦煌石窟考古的丰硕成果和重大学术价值。
在延安:“从敦煌到延安——石窟艺术数字影像展”
5月18日,由敦煌研究院、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联合主办的“从敦煌到延安——石窟艺术数字影像展”在延安开幕。展览在敦煌研究院多年文物数字化成果基础上,展出了敦煌壁画高保真复制品、复制洞窟、摄影艺术作品,以及延安市重点石窟数字化成果,通过虚拟漫游穿戴设备体验、多媒体节目展演以及文化创意衍生品等多种形式,以可视、可感、可听、可触的展陈方式,实现视觉与艺术的完美体验,让敦煌、延安这两处文化遗产,穿越时空,千里相逢,华丽再现。
在盐城、东莞、肃北、临洮:“飞天神韵•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
“飞天神韵•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同时在四地举行
5月18日,敦煌研究院推出的“飞天神韵•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同时在江苏省盐城市博物馆、广东省东莞市唯美陶瓷艺术博物馆、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草原牧区居民点、临洮县博物馆四地开幕。展览通过聚焦敦煌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敦煌石窟艺术,多方位呈现了敦煌石窟的千年营建历史、丝路多元文化交汇的艺术结晶和敦煌文化的博大恢弘。展览还着重展现了敦煌研究院珍藏的老照片和档案资料,深刻展示了敦煌研究院70多年来积极进取、砥砺前行,为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弘扬事业不懈奋斗的发展历程和感人故事。
互动活动丰富 让公众感受博物馆的力量
5月18日,敦煌研究院所辖的敦煌莫高窟、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庆阳北石窟寺,分别在所在地市举办博物馆日主题宣传活动,开展文化遗产“六进”活动,向公众发放宣传单,普及文物、博物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文物知识,加深公众对文化遗产地的了解与认同,激发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
文化弘扬部开展文化遗产“六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