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作 | 
  
   | 序号 | 专著 | 作者 | 部门 | 出版(鉴定)单位、发表刊物及时间 | 备注 | 
  
   | 1 | 敦煌山水画史 | 赵声良 | 院领导 | 中华书局,2022.11 | 
 | 
  
   | 2 | 写给青少年的敦煌故事·敦煌艺术 | 赵声良 | 院领导 | 甘肃教育出版社,2021.12 | 
 | 
  
   | 3 | 写给青少年的敦煌故事·守望敦煌 | 赵声良 | 院领导 | 甘肃教育出版社,2021.12 | 
 | 
  
   | 4 | 敦煌之最 | 王慧慧 | 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 | 甘肃教育出版社,2021.12 | 
 | 
  
   | 5 | 壁画宝库的旖旎——莫高窟 | 华尔洁 | 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 | 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22.1 | 
 | 
  
   | 6 | 唐宋时期敦煌大众的知识与思想 | 杨秀清 | 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 | 甘肃人民出版社,2022 | 
 | 
  
   | 7 | 文化志愿服务蓝皮书:中国文化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9—2022) | 宋淑霞 | 文化弘扬部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出版分社,2022.10 | 
 | 
  
   | 8 | 敦煌岁时节令 | 杜鹃、赵晓星、田舒源、王芳芳 | 融媒体中心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22.4 | 
 | 
  
   | 9 | 大乘起信论略述(上、下) | 姚志薇 | 编辑部 | 社科文献出版社,2022.6 | 
 | 
  
   | 10 | 丝路明珠 | 孔令梅 | 编辑部 | 甘肃教育出版社,2022.6 | 
 | 
  
   | 11 | 北石窟寺史话 | 吴正科主编 | 敦煌学信息中心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2022 | 
 | 
  
   | 12 | 甘肃藏敦煌藏文文献(第31册) | 马德、勘措吉、万玛项杰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 | 
 | 
  
   | 13 | 敦煌草书写本识粹(第一辑1-16册) | 马德主编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 
 | 
  
   | 14 | 陇上学人文存•马德卷 | 马德主编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甘肃人民出版社,2022.3 | 
 | 
  
   | 15 |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诗歌研究 | 王志鹏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兰州大学出版社,2022.9 | 
 | 
  
   | 16 | 甘肃藏敦煌藏文文献勘录(30册) | 勘措吉、万玛项杰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甘肃文化出版社,2022.8 | 
 | 
  
   | 17 | 写给青少年的敦煌故事•经典洞窟 | 赵晓星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甘肃教育出版社,2021.12 | 
 | 
  
   | 18 | 写给青少年的敦煌故事•壁画故事 | 赵晓星、张博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甘肃教育出版社,2021.12 | 
 | 
  
   | 19 | 写给青少年的敦煌故事•密室宝藏 | 赵晓星、杨婕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甘肃教育出版社,2021.12 | 
 | 
  
   | 20 | 甘肃长城印象 | 王旭东、郭青林、仇健、裴强强、张顺、闫永强 | 保护研究所 | 兰州大学出版社,2022 | 
 | 
  
   | 21 | 古格遗址壁画保护项目竣工报告 | 傅鹏、唐伟、黄伟、乔兆广、郝尚飞 | 保护研究所 | 文物出版社,2022 | 
 | 
  
   | 22 | 中国石窟文化丛书第一辑——《永靖炳灵寺》 | 董婷婷、郭伟霞、姬娟娟、胡爱玲、杨彩霞、尤海倩 | 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2.3 | 
 | 
  
   | 23 | 石窟艺术研究(第六辑)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 文物出版社,2022.5 | 
 | 
  
   | 24 | 麦积山石窟寺造像思想研究 | 项一峰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 甘肃文化出版社,2022.10 | 
 | 
  
   | 25 | 不可错过的麦积山 | 项一峰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22.4 | 
 | 
  
   | 26 | 陇东石窟 | 项一峰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2.12 | 
 | 
  
   | 27 | 甘肃中小石窟调查报告——天水卷 | 孙晓峰、唐冲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 科学出版社,2022.8 | 
 | 
  
   | 28 | 丝绸之路上的天水 | 夏朗云等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 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2022.10 | 
 | 
  
   | 29 | 中国石窟文化丛书·天水麦积山 | 董广强等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2.3 | 
 | 
  
   | 文章 | 
  
   | 序号 | 论文 | 作者 | 部门 | 出版(鉴定)单位、发表刊物及时间 | 备注 | 
  
   | 1 | 敦煌艺术与唐代文化 | 赵声良 | 院领导 | 《丝路之光:2019敦煌服饰文化论文集》,中国纺织出版社,2022.1 | 
 | 
  
   | 2 | 光与色的旋律——敦煌隋代壁画装饰色彩管窥 | 赵声良 | 院领导 | 《丝路之光:2021敦煌服饰文化论文集》,中国纺织出版社,2022.1 | 
 | 
  
   | 3 | 唐前期敦煌壁画的装饰艺术 | 赵声良等 | 院领导 | 《敦煌服饰文化图典·初唐卷》,中国纺织出版社,2022.1 | 
 | 
  
   | 4 | 莫高窟早期忍冬纹样的源流 | 赵声良等 | 院领导 | 敦煌研究》2022年第1期 | 
 | 
  
   | 5 | 敦煌壁画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 赵声良 | 院领导 | 《敦煌研究》2022年第5期 | 
 | 
  
   | 6 | 深入发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价值 | 赵声良 | 院领导 | 《人民日报》2022.11.12,第6版 | 
 | 
  
   | 7 | 历史的本来样貌与真实重构——榆林窟第25窟乐舞图像研究 | 朱晓峰 | 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 核心 | 
  
   | 8 | Study of Drum Making in Late-Tang Dunhuang晚唐敦煌地区鼓类乐器制作考 | 朱晓峰 | 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 | Drums and Drum Ensembles Along the Great Silk Road, Logos Verlag Berlin, 2021德国柏林逻格斯出版社,2021 | 
 | 
  
   | 9 | 敦煌展览简述及“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 | 盛岩海 | 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 | 《画刊》,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22.11 | 
 | 
  
   | 10 | 浅析5G时代智慧博物的前景 | 李涛 | 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 | 《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17期 | 
 | 
  
   | 11 | 石窟讲解艺术初探 | 刘文山 | 文化弘扬部 | 山西省书画院,《新美域》2022年第5期 | 
 | 
  
   | 12 | 敦煌莫高窟石窟建筑形制与结构特征探析 | 杨赫赫 | 文化弘扬部 | 西北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 | 
 | 
  
   | 13 | 月氏西迁探究 | 王晓娟 | 文化弘扬部 | 《中国文学家》2022年第12期 | 国家级期刊 | 
  
   | 14 | 关于敦煌服饰文化图典翻译的几个问题 | 戴生迪 | 文化弘扬部 | 丝路之光·2022敦煌服饰文化论文集,中国纺织出版社 | 
 | 
  
   | 15 | 零线短接引起电气火灾探测器报警的分析与解决 | 陈强胜、庞友平、任东辉 | 文化弘扬部 | 《客联》2022年第1期 | 广东省综合性优秀期刊 | 
  
   | 16 | 莫高窟第491窟塑像尊格考辩 | 张小刚 | 考古研究所 | 《敦煌研究》,2022年第2期 | CSSCI | 
  
   | 17 | 百年敦煌石窟考古重大成果 | 张小刚 | 考古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报》第4版,2022.11.3 | 
 | 
  
   | 18 | 怀念我的恩师朱雷先生 | 张小刚 | 考古研究所 | 刘进宝编《朱雷学记》,浙江古籍出版社,2022.5 | 
 | 
  
   | 19 | 敦煌莫高窟北凉三窟开凿次第论述 | 赵蓉 | 考古研究所 | 《敦煌研究》2022年第2期,收入中国人大复印资料 | CSSCI | 
  
   | 20 | 边界与山门:关于龟兹佛教寺院的若干思考 | 赵蓉 | 考古研究所 | 《大足学刊》第5辑,2022 | 
 | 
  
   | 21 | 敦煌石窟「三兎共耳」図像の比較研究 | 赵燕林 | 考古研究所 | 日本《比较民俗研究》2022年第3期 | 
 | 
  
   | 22 | 中国文化西传的实例——敦煌“三兔共耳”图案的内涵及其流布 | 赵燕林 | 考古研究所 | 刘元风主编《丝路之光——2022敦煌服饰文化论文集》,中国纺织出版社,2022年,P102-111 | 
 | 
  
   | 23 | 莫高窟圆拱形龛展开图画法——以莫高窟第257窟中心柱南向面下层龛为例 | 李珊娜 | 考古研究所 | 《石窟艺术研究》(第六辑)2022.4 | 
 | 
  
   | 24 | 冀豫中小石窟行纪 | 王娇 | 考古研究所 | 《华夏地理》2022年第2期 | 
 | 
  
   | 25 | 锁阳城外城东墙保护修缮工程(一期)项目考古试掘简报 | 邓虎斌、王建军 | 考古研究所 | 《敦煌研究》2022年第5期 | CSSCI | 
  
   | 26 | 短视频平台激活敦煌文化的传播路径思考 | 杜鹃、方嘉莉 | 融媒体中心 | 中国博物馆,总第52期,2022.5 | 
 | 
  
   | 27 | 复苏与勃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甘肃图书馆事业述要 | 党燕妮等 | 编辑部 | 《图书与情报》2021年第6期 | 
 | 
  
   | 28 | 炳灵寺三幅明代送子娘娘壁画考 | 汪正一 | 编辑部 | 蓦然回首现光华:第四届曲江壁画论坛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22.6 | 
 | 
  
   | 29 | 三种凝胶材料清洁烟熏壁画的模拟试验及效果评估 | 牛贺强、武发思、王卓 | 编辑部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第5期,2022.10 | 
 | 
  
   | 30 | 敦煌莫高窟开放洞窟壁画安全防护实验研究 | 汪万福、牛贺强、李菱志 | 编辑部 | 《石窟寺研究》第13辑,2022.10 | 
 | 
  
   | 31 | 古代绢本现状摹写的技法研究——以俄藏《炽盛光佛经变》为例 | 彭文佳 | 美术研究所 | 《美术文献》编辑部,湖北美术出版社,2021.11,总第181期 | 
 | 
  
   | 32 | 敦煌岩彩的探索之路 | 彭文佳 | 美术研究所 | 《美与时代》编辑部,河南省美学学会,2021.12,总第921期 | 
 | 
  
   | 33 |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敦煌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2021年度理事会会议综述 | 宋焰朋、侯莉莎 | 敦煌学信息中心 | 《敦煌研究》2022年第1期 | CSSCI | 
  
   | 34 | 敦煌莫高窟清代题壁纪游诗研究——敦煌石窟题记系列研究之三 | 张先堂、李国 | 敦煌学信息中心 | 《敦煌研究》2022年第2期,P1-11 | CSSCI | 
  
   | 35 | Uncovering the Secrets of a New Archaeological Case at Dunhuang—A Textual Study on the Newly Found Qianzi Wen Written on the South Wall in Mogao Cave 9敦煌考古新案揭秘——莫高窟第9窟南壁新发现的“千字文”考释 | 李国、张先堂 | 敦煌学信息中心 |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2.6, P281-298文化和宗教研究 | CSSCI | 
  
   | 36 | 榆林窟“阿育王寺释门赐紫僧惠聪”主持窟记重录新识——基于光谱成像技术下的调查研究 | 李国、柴勃隆 | 敦煌学信息中心 | 《敦煌研究》2022年第3期,P1-8 | CSSCI | 
  
   | 37 | 晚唐敦煌绢画的制作与流行——以敦煌藏经洞绢画为例 | 祁晓庆 | 敦煌学信息中心 | 《澳门社会科学》(创刊号),2022年第1期 | 
 | 
  
   | 38 | Cross-ankled Buddha images in the Mogao Caves from the Northern Dynasties and their connection with Kushan art莫高窟北朝交脚佛像及其与贵霜艺术的联系 | 祁晓庆 | 敦煌学信息中心 | Dunhuang and the Silk Road, St John's Colleg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22《敦煌与丝绸之路》,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2022 | 
 | 
  
   | 39 | 莫高窟北朝石窟中的叠涩藻井 | 祁晓庆 | 敦煌学信息中心 | 《美术大观》2022年第8期 | 
 | 
  
   | 40 | 藏在壁画中的民族交流史:敦煌归义军曹氏家族 | 祁晓庆 | 敦煌学信息中心 | 《传记文学》2022年第12期 | 
 | 
  
   | 41 | モンゴル仏教と地域的実践の研究―内モンゴルフフホト市域の事例として―A Study of Mongolian Buddhism and Regional Practice:Focusing on Hohhot Municipal District, Inner Mongolia蒙古佛教与区域实践研究——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 | 根敦阿斯尔 | 敦煌学信息中心 | 『知性と創造:中日学者の思考』(智慧与创造:中日学者的思考)(NO.13),日中人文社会科学学会,2022.5,P91-100 | 
 | 
  
   | 42 | 草原都市化と仏教寺院の変容―フフホト市の事例を中心に― 草原都市化与佛教寺院的变化——以呼和浩特市为中心 | 根敦阿斯尔 | 敦煌学信息中心 | 比较民俗研究(Comparative Folklore Studies)(No.36),比较民俗研究会,2022.3,P95-110 | 
 | 
  
   | 43 | 于阗皇后供养人服饰与妆饰研究 | 刘宏梅 | 敦煌学信息中心 |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 
 | 
  
   | 44 | 基于文献的敦煌石窟建筑研究现状与进展 | 曾俊琴 | 敦煌学信息中心 | 《甘肃科技》2022年第24期 | 
 | 
  
   | 45 | 1900-2000年法国敦煌学论著目录 | 杨敬兰 | 敦煌学信息中心 | 《2022年敦煌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2022.8 | 
 | 
  
   | 46 | 裕固族萨满神歌之韵律特点及其来源蠡测 | 杨富学等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民族文学研究》2022年第1期 | 
 | 
  
   | 47 | 고창회골(高昌回鹘)에서거란(契丹)에전해진수박의전파경로에대한고증연구西瓜由高昌回鹘入契丹路径问题考辨 | 杨富学等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글로컬 인문실크로드와 충청내포문화권의지역창생학,人文丝绸之路——绿洲文明:文明视野的东亚地区研究,首尔,2022 | 
 | 
  
   | 48 | 敦煌莫高窟第409窟的营建时代与民族属性——兼评西夏说与西州回鹘说 | 杨富学等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美术大观》2022年第2期 | 
 | 
  
   | 49 | 唐代开教福建摩尼僧呼禄法师族出回鹘新证 | 杨富学等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西域研究》2022年第2期 | 
 | 
  
   | 50 | 司馬遷の「行国」史観とその後世への影響(司马迁“行国”史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杨富学等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渡邊義浩編『中国文化の統一性と多様性』汲古書院,载『中国文化的統一性与多样性』,汲古书院,2022.4 | 
 | 
  
   | 51 | “敦煌”得名考原 | 杨富学等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敦煌研究》2022年第2期 | 
 | 
  
   | 52 | 霍去病征祁连山路线与月氏故地考辨 | 杨富学等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暨南学报》2022年第7期 | 
 | 
  
   | 53 | 再论榆林窟第3窟为元代皇家窟而非西夏皇家窟 | 杨富学等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形象史学》2022年夏之卷 | 
 | 
  
   | 54 |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е манихейства с христиаитвом и заимствования в несторианстве摩尼教对景教(基督教)的容摄与借鉴 | 杨富学等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Культура и Искусство Великого шёлкового пути (Первый выпуск), Ланьчжоу: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Ланьчжоу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丝绸之路人文与艺术》第1辑,兰州大学出版社,2022 | 
 | 
  
   | 55 | 榆林窟第二、三、四窟为五台山组窟说 | 杨富学等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五台山研究》2022年第3期 | 
 | 
  
   | 56 | 莫高窟第79窟正龛屏风画题材考 | 赵晓星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王赞、王疑生、张捷主编《绝学之路•第五届“一带一路”壁画论坛文集》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22 | 
 | 
  
   | 57 | 陕西钟山石窟第11号窟与文殊师利般涅槃经 | 赵晓星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周天游主编《蓦然回首现光华——第四届曲江壁画论坛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22 | 
 | 
  
   | 58 | 进一步开创敦煌研究的新局面 | 马德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敦煌研究》2022年第1期 | 
 | 
  
   | 59 | 敦煌遗书数据库建设的意义 | 马德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文史撷萃•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研究员文集(2021)》,敦煌文艺出版社,2022.6 | 
 | 
  
   | 60 | 玉门关在唐诗中的歌唱及其文学意义 | 王志鹏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玉门•玉门关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20.12 | 
 | 
  
   | 61 | 敦煌《韩擒虎话本》的小说史意义略论 | 王志鹏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中国小说戏剧研究》(第17辑),学苑出版社,2022.7 | 
 | 
  
   | 62 | 从敦煌本《瑜伽论手记》《瑜伽论分门记》看法成对蕃、梵经论的解读与应用 | 彭晓静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敦煌研究》2022年第1期 | 
 | 
  
   | 63 | 探寻前年丝路,寻绎多元医药——2021年“敦煌医学与丝路文化学术论坛”纪要与论析 | 张田芳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中医药文化》2022年第2期 | 
 | 
  
   | 64 | 回鹘文《说心性经》中的金轮王梦与唐传奇关系探微 | 张田芳、杨富学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2022年第1期(第十七辑),甘肃人民出版社,2022 | 
 | 
  
   | 65 | 日本敦煌学研究百年回眸——以考古•美术研究为视角 | 李茹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丝绸之路》,2022年第1期 | 
 | 
  
   | 66 | 蒙元时期河西地区的文殊信仰初探——以出土文物为中心 | 张海娟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敦煌研究》2022年第3期 | 
 | 
  
   | 67 | 元代佛教文化与国家整合——以王权合法性构建为中心 | 张海娟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2年第7期 | 
 | 
  
   | 68 | 由活化石到活历史——读杨富学著《霞浦摩尼教研》 | 刘拉毛卓玛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 
 | 
  
   | 69 | 敦煌石窟外来因素探渊 | 马德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脱俗求真:蔡鸿生教授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2022.5 | 
 | 
  
   | 70 | 孙昌武先生的禅学与诗歌研究 | 王志鹏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 | 
 | 
  
   | 71 | 回鹘、于阗与瓜沙及其周边的关系 | 巩彦芬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新艺文学》,2022年第19期 | 
 | 
  
   | 72 | 耶律大石征服东喀喇汗王朝史事新探 | 杨富学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契丹学研究》第2辑 | 
 | 
  
   | 73 | 喀喇汗王朝对天山北麓高昌回鹘疆域的攻取 | 杨富学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2年第4期 | 
 | 
  
   | 74 | 榆林窟第3窟为元代西夏遗民窟考辨 | 杨富学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敦煌研究》2022年第6期 | 
 | 
  
   | 75 | 由观音散施钱财图看莫高窟第3窟的时代——兼论武威出土银锭的铸造地 | 杨富学 | 敦煌文献研究所 | 《青海民族研究》2022年第4期 | 
 | 
  
   | 76 | 基于地气活动的酥碱带形成机制 | 李红寿 | 敦煌石窟监测中心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2 | 
 | 
  
   | 77 | Passive Breathing of Earth-Air: “Fingerprint” Evidence FromMoisture Records地气被动呼吸:来自水分记录的指纹证据 | 李红寿、王顺仁、李菲、巩一璞、王小伟 | 敦煌石窟监测中心 |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美国地理学会期刊:大气 | 
 | 
  
   | 78 | Effect of barometric pumping on relative humidity in the loessal soil of the loess Plateau气压抽水对黄土高原土壤相对湿度的影响 | 李红寿、刘文君、詹鸿涛、孙胜利、王小珠、王顺仁、李菲、王小伟 | 敦煌石窟监测中心 | Geoderma 424 (2022) 116008影响因子期刊 | SCI | 
  
   | 79 | 命名实体识别技术在“数字敦煌”中的应用研究 | 巩一璞、王小伟、王济民、王顺仁 | 敦煌石窟监测中心 | 《敦煌研究》,2022年第2期 | 
 | 
  
   | 80 | Temporal Variation of Airborne Dust Concentrations in the Mogao Grottoes, Dunhuang, China敦煌莫高窟空气中粉尘浓度的时间变化 | 张国彬、谭立海、张伟民、詹鸿涛、邱飞 | 敦煌石窟监测中心 | 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环境科学前言,第2期,2022.4 | SCI | 
  
   | 81 | 近30a敦煌莫高窟地区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 | 张国彬、汪万福、詹鸿涛、武发思、张正模、薛平、邱飞、侯文芳 | 敦煌石窟监测中心 | 高原气象,2022.10 | CSCD | 
  
   | 82 | 敦煌莫高窟PM10浓度年变化及影响因素 | 徐瑞红、杨小菊、武发思、张国彬、汪万福 | 保护研究所 |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2.5.15 | CSCD | 
  
   | 83 | 莫高窟PM10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 杨小菊、赵学勇、武发思、张正模、薛平、陈章、汪万福、张国彬 | 保护研究所 | 中国沙漠,2021.11.15 | CSCD | 
  
   | 84 | 北石窟寺表面防风化材料的筛选 | 刘晓颖、郭青林、孙满利、裴强强、俞作辉、余静 | 保护研究所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2.10 | 
 | 
  
   | 85 | In Situ Study of Cave 98 Murals on Dunhuang Grottoes Using Portable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基于便携式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对敦煌第98窟壁画的原位研究 | 殷耀鹏、于宗仁等 | 保护研究所 | Frontiers in Physics, 2022物理学前沿 | SCI | 
  
   | 86 | Virtu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painting process and original colors of a color-changed Northern Wei Dynasty mural in Cave 254 of the Mogao Grottoes莫高窟第254窟一幅变色北魏壁画绘画过程和原始色彩的虚拟再现 | 柴勃隆、于宗仁、孙满利等 | 保护研究所 | Heritage Science,(2022)10:164遗产科学 | SCI | 
  
   | 87 | Blue pigments in Cave 256, Mogao Grotto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murals and statues in Five dynasties, Song Dynasty and Qing Dynasty 莫高窟第256窟蓝色颜料——五代、宋、清壁画和造像的系统分析 | 水碧纹、于宗仁等 | 保护研究所 | Heritage Science (2022) 10:89遗产科学 | SCI | 
  
   | 88 |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and compatibility of nanolime for the consolidation of earthen-based murals at Mogao Grottoes 纳米石灰加固莫高窟土基壁画的有效性和兼容性评价 | 韩霈泽、张化冰、张瑞、谈翔、赵林毅、梁永民、苏伯民 | 保护研究所 |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2022, 58:266-273文化遗产学报 | SCI | 
  
   | 89 | Community assembly, potential functions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fungi and microalgae associated with biodeterioration of sandstone at the Beishiku Temple in Northwest China 北石窟砂岩生物降解中真菌和微藻的群落组成、潜在功能及相互作用 | 武发思、贺东鹏等 | 保护研究所 |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2, 835, 155372总环境科学 | SCI | 
  
   | 90 | Assessment of cleaning techniques and its effectiveness for controlling biodeterioration fungi on wall paintings of Maijishan Grottoes 麦积山石窟壁画清洗技术及其控制真菌效果评价 | 贺东鹏、武发思等 | 保护研究所 | Int Biodeterior Biodegrad, 2022. 171: 105406国际生物退化与生物降解 | SCI | 
  
   | 91 | Concentrations, source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water-soluble ions of atmospheric particles in Dunhuang Mogao Grottoes, a world heritage site in China 世界遗产敦煌莫高窟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的浓度、来源及影响因素 | 杨小菊、武发思、许瑞红、李娜、张正模、薛平、汪万福 | 保护研究所 | Journal of Arid Land, 2022干旱土地杂志 | SCI | 
  
   | 92 |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microbial deterioration of ca. 1500-year-old tomb wall paintings 浅谈北朝古墓葬壁画微生物变质 | 武发思等 | 保护研究所 | Newsletter of the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 Society, December, 2021. P23-24国际生物降解和生物降解学会通讯 | SCI | 
  
   | 93 | Key Issue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Deterioration Processes and Protection Technology of Earthen Sites under Multi-Field Coupling多场耦合下土遗址劣化过程及保护技术的关键问题与研究进展 | 郭青林、王彦武、裴强强等 | 保护研究所 | Coatings, 2022, 12:1677–1697涂层 | SCI | 
  
   | 94 |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Field of Rammed Earth Wall in Arid Environment 干旱环境下夯土墙的温度场特征 | 裴强强、张博、尚东娟、郭青林、黄井镜、朱晶 | 保护研究所 | Coatings, 2022, 12(6): 735涂层 | SCI | 
  
   | 95 | Research on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nergy dissipation of traditional ramming technology传统夯击技术的力学特性及能量耗散研究 | 裴强强、刘晓颖等 | 保护研究所 | Heritage Science, 2022, 10(1): 1-20遗产科学 | SCI | 
  
   | 96 | Discussion on the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of weather-resistant measures for earthen sites in China中国土遗址耐候措施的环境适应性探讨 | 王旭东、张博、郭青林、裴强强 | 保护研究所 | Built Heritage, 2022, 6(1): 1-13建筑遗产 | SCI | 
  
   | 97 | Fast identifification of mural pigments at Mogao Grottoes using a LIBS-based spectral matching algorithm基于LIBS的光谱匹配算法快速鉴别莫高窟壁画颜料 | 殷耀鹏等 | 保护研究所 |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08)等离子科学与技术 | SCI | 
  
   | 98 | Microbial Colonization and Protective Management of Wall Painting壁画的微生物定植与保护管理 | 武发思、李洁等 | 保护研究所 | In Ralph Mitchell, Jennifer Clifford, Archana Vasanthakumar. Cultural Heritage Microbiology: Recent Developments. Archetype Publications, May 5, 2022比较生物化学和生理学C部分:毒理学和药理学 | 
 | 
  
   | 99 | 南唐二陵壁画历史保护修复材料的分析 | 赵金丽、苏伯民、于宗仁 | 保护研究所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2, 3: 108-11 | 
 | 
  
   | 100 | 内蒙古阿尔寨石窟壁画材质分析及保护建议——以第28窟为例 | 傅鹏、于宗仁、张文元、苏伯民 | 保护研究所 | 南方文物,2022(02): 258-267 | 
 | 
  
   | 101 | 用于壁画修复的两种动物胶的性能表征 | 戴川、李璨 | 保护研究所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2,34(3): 101-107 | 
 | 
  
   | 102 | 生物技术在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武发思、张永、苏敏、贺东鹏、李洁、冯虎元 | 保护研究所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2,34(01): 133-143 | 
 | 
  
   | 103 | 瓜州锁阳城遗址植物群落特征及与土遗址保护间关系 | 武发思、杜维波、杨小菊、郭青林、贺东鹏、詹鸿涛、邱飞、张国彬 | 保护研究所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2(04): 667-677 | 
 | 
  
   | 104 | 古代壁画的微生物损害及研究新进展 | 武发思、李洁 | 保护研究所 | 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2,01(2): 27-41 | 
 | 
  
   | 105 | 麦积山石窟第127窟赋存环境特征及对壁画病害的影响 | 贺东鹏、武发思、胡军舰、岳永强、马千、汪万福、李师翁 | 保护研究所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2(04): 678-690 | 
 | 
  
   | 106 | 北齐徐显秀墓空气颗粒物与微生物监测分析 | 贺东鹏、武发思、田恬、王江、李师翁 | 保护研究所 |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2,45(5):172-179 | 
 | 
  
   | 107 | 敦煌莫高窟PM10浓度年变化及影响因素 | 徐瑞红、杨小菊、武发思、张国彬、汪万福 | 保护研究所 |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2,45(05): 162-171 | 
 | 
  
   | 108 | 我国石窟壁画保护实践与理论探索 | 汪万福 | 保护研究所 | 滕磊、王时伟,保护与发展:文化遗产学术论丛(第1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72-89 | 
 | 
  
   | 109 | 甘肃省石窟寺保存现状与对策研究 | 郭青林、黄井镜、裴强强、张琪、李义杰. | 保护研究所 | 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2(2): 4-17 | 
 | 
  
   | 110 | 三种胶凝材料清洁烟熏壁画的模拟试验及效果评估 | 牛贺强、武发思、王卓 | 保护研究所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2,34(5): 53-62 | 
 | 
  
   | 111 | 数字技术赋能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高新科技支撑下的敦煌石窟数字化保护 | 吴健 | 文物数字化研究所 | 《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2年第1期 | 
 | 
  
   | 112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Dunhuang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The Project and the Dataset敦煌文化遗产的智能保护:项目和数据集 | 俞天秀 | 文物数字化研究所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计算机视觉国际期刊,2022年第11期 | 
 | 
  
   | 113 | 敦煌石窟影像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历程 | 张建荣、吴健、宋利良、王春雪 | 文物数字化研究所 | 甘肃省档案馆、甘肃省档案学会主办《档案》,2021年第12期 | 
 | 
  
   | 114 | Structure–texture image decomposition via non-convex total generalized variation and convolutional sparse coding基于非凸广义全变分和卷积稀疏编码的结构-纹理分解 | 王春雪等 | 文物数字化研究所 | The Visual Computer,视觉计算机,2022.2 | 
 | 
  
   | 115 | Feature-preserving Mumford–Shah mesh processing via nonsmooth nonconvex regularization基于非光滑非凸Mumford–Shah模型的保特征网格处理方法 | 王春雪等 | 文物数字化研究所 | Computers & Graphics,计算机与图形学,2022.8,第106卷 | 
 | 
  
   | 116 | 莫高窟第172窟北壁建筑图像的三维数字化呈现 | 许丽鹏、吴健、俞天秀、丁晓宏 | 文物数字化研究所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2年第1期 | 
 | 
  
   | 117 | 游客量对炳灵寺第128窟微环境影响初步研究 | 刘宗昌、孙淑梅、王玲秀、武发思、张正模 | 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2.2 | 
 | 
  
   | 118 | 炳灵寺石窟气象要素变化分析 | 赵雪芬、徐莉娜、孙淑梅、牟锐、王小伟 | 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 | 《自然科学》,2022.3 | 
 | 
  
   | 119 | 从炳灵寺大明碑看明朝政府对河州地区的政治方略 | 丁万华 | 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 | 《石窟艺术研究》,2022.4 | 
 | 
  
   | 120 | 炳灵寺石窟大明碑病害调查分析 | 刘亨发 | 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 | 《石窟艺术研究》,2022.4 | 
 | 
  
   | 121 | 炳灵寺隋代石窟艺术浅议 | 赵雪芬 | 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 | 《黄河三峡文艺》,2022.6 | 
 | 
  
   | 122 | 炳灵寺上寺第4窟十一面千臂千钵文殊图像辨析及粉本探源 | 王玲秀 | 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 | 《敦煌研究》,2022.10 | 
 | 
  
   | 123 | 麦积山石窟第126窟调查与研究 | 孙晓峰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 《丝绸之路集刊》(第9辑) | 
 | 
  
   | 124 | 芥子纳须弥:麦积山石窟的影塑造像 | 孙晓峰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 《美成事久》,2022年第3期 | 
 | 
  
   | 125 | 麦积山石窟第4窟开凿时间再考察:以现场勘察为中心 | 董广强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 《美成事久》,2022年第3期 | 
 | 
  
   | 126 | 麦积山石窟第4窟博山炉供养壁画识读 | 张铭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 《美成事久》,2022年第3期 | 
 | 
  
   | 127 | 墓窟结合、善恶有报——麦积山第127窟净土世界的空间营造 | 张铭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 《中国美术研究》总第40期 | 
 | 
  
   | 128 | 新时代的麦积山石窟考古 | 张铭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 《中国文物报》,2022年3月15日第4版 | 
 | 
  
   | 129 | 麦积山寻古 | 夏朗云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 《丝绸之路上的天水》,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2022.10 | 
 | 
  
   | 130 | 参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天水古道公园 | 夏朗云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 《天水日报》,2022年4月 | 
 | 
  
   | 131 | 麦积山石窟佛教造像传入及其艺术特点 | 项一峰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 《丝绸之路人文与艺术》(中、英、俄文)兰州大学出版社,2022年5月 | 
 | 
  
   | 132 | 麦积山4号窟《出行图》中“转马”视觉现象解析 | 杨晓东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 《美术》,2022年第12期 | 核心期刊 | 
  
   | 133 | 天水麦积山散花楼“花雨满天” | 张萍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 《甘肃日报》,2022年8月 | 
 | 
  
   | 134 | 试论麦积山石窟塑像中沥粉堆金审美特征 | 化雷等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 《雕塑》,2022年第2期 | 
 | 
  
   | 135 | 麦积山第127窟《睒子本生》经变画相关细节的再讨论 | 张扬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 《中国美术》,2022年第4期 | 
 | 
  
   | 136 | 天水麦积山瑞应寺藏明洪武护戒牃雕版 | 张晓君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 《中国文物报》,2022年4月15日 | 
 | 
  
   | 137 | 不断求索,终臻完善——记麦积山石窟维修加固工程 | 张晓君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 《石窟艺术研究》第六辑,2022.5 | 
 | 
  
   | 138 | 麦积山石窟第123窟“童男童女”身份考 | 董广强等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 《石窟艺术研究》第六辑,2022.5 | 
 | 
  
   | 139 | 试论鲜卑拓跋氏与云冈石宜佛教文化艺术 | 项一峰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 《石窟艺术研究》第六辑,2022.5 | 
 | 
  
   | 140 | 探寻麦积山石窟第78窟右胁侍菩萨原出处 | 徐祖维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 《石窟艺术研究》第六辑,2022.5 | 
 | 
  
   | 141 | 麦积山石窟初期洞窟造像袈装披着方式探析一以第78窟为例 | 周菁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 《石窟艺术研究》第六辑,2022.5 | 
 | 
  
   | 142 | 麦积山《更名田据》文书探析 | 白秀玲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 《石窟艺术研究》第六辑,2022.5 | 
 | 
  
   | 143 | 冀豫地区北朝佛像背光调查研究 | 白凡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 《石窟艺术研究》第六辑,2022.5 | 
 | 
  
   | 译文 | 
  
   | 序号 | 译文 | 作者 | 部门 | 出版(鉴定)单位、发表刊物及时间 | 备注 | 
  
   | 1 |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西壁壁画中的星宿图像与石窟整体的构想 | 蔺君茹 | 陈列中心 | 《敦煌研究》2022年,第4期,总第194期 | 
 | 
  
   | 2 | 粟特佛教艺术寻踪 | 康马泰著,祁晓庆译 | 敦煌学信息中心 |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 
 | 
  
   | 3 | 中国艺术中的伊朗和希腊建筑元素(上) | [捷克]Katerina Svobodova著,祁晓庆译 | 敦煌学信息中心 |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 
 | 
  
   | 4 | 中国艺术中的伊朗和希腊建筑元素(下) | [捷克]Katerina Svobodova著,祁晓庆译 | 敦煌学信息中心 |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第4期 | 
 | 
  
   | 《信息与参考》等内部刊物 | 
  
   | 序号 | 译文 | 作者 | 部门 | 出版(鉴定)单位、发表刊物及时间 | 备注 | 
  
   | 1 | 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出土佛像与贵霜供养人——关于贵霜佛教徒的“肖像”表现意义 | 田边胜美著,陈海燕译 | 文化弘扬部 | 《信息与参考》第28期,2022.11 | 
 | 
  
   | 2 | 贵霜帝国中的游牧元素(公元1-3世纪) | 米小强 | 敦煌学信息中心 | 《信息与参考》第28期,2022.11 | 
 | 
  
   | 3 | 帝国主义时代李希霍芬在中国的旅行考察及其影响 | 何英 | 敦煌学信息中心 | 《信息与参考》第28期,2022.11 | 
 | 
  
   | 4 | 敦煌早期洞窟再思考:织物、宝座和头冠 | 闫文曦 | 敦煌学信息中心 | 《信息与参考》第28期,2022.11 | 
 | 
  
   | 5 |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敦煌藏品 | 侯莉莎 | 敦煌学信息中心 | 《信息与参考》第28期,2022.11 | 
 | 
  
   | 6 | 天穹:密教在莫高窟天王堂中的作用 | 孙卓 | 敦煌学信息中心 | 《信息与参考》第28期,2022.11 | 
 | 
  
   | 7 | 铁马镫在丝绸之路的传播 | 刘刚 | 敦煌学信息中心 | 《信息与参考》第28期,2022.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