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座谈会现场
当地时间7月19日,甘肃省科学技术厅、敦煌研究院与吉尔吉斯共和国文化、信息和青年政策部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安全检测中心在比什凯克举行座谈会。吉尔吉斯共和国文化遗产局局长佐尔多绍夫·奇纳贝克,文化、信息和青年政策部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安全检测中心主任杜伊沙纳利耶娃·艾辛,甘肃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闵苹,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出席座谈会并致辞。

佐尔多绍夫·奇纳贝克讲话
佐尔多绍夫·奇纳贝克高度评价中吉双方的合作基础与发展潜力。他表示,吉中两国在人文与历史上有着深厚渊源,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亦具备高度互补性。碎叶城作为两国共同的历史记忆,正在成为合作交流的标志性平台。未来希望在联合实验室框架下,推进更多现场监测、风险评估和保护技术示范项目,打造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合作样板。

杜伊沙纳利耶娃·艾辛致辞
杜伊沙纳利耶娃·艾辛在开场致辞中代表吉方对甘肃省科技厅与敦煌研究院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中吉双方近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合作日益密切,特别是以碎叶城遗址为代表的系列联合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吉尔吉斯斯坦提升文化遗产科技保护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希望双方继续深化合作,进一步加强联合实验室建设,推动本地青年人才培养与保护理念更新,拓展更具前瞻性的科研合作内容。

闵苹讲话
闵苹在讲话中表示,2025年上半年中吉双方合作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分别在敦煌与比什凯克揭牌,是中吉文化遗产科技合作迈出的重要一步。她表示,甘肃作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密集区,长期高度重视科技赋能文物保护。科技厅将继续加大政策与资源支持,推动联合实验室在基础研究、人才培训、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希望以此次座谈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中国文保科技“走出去”,实现中吉科技协同、成果共享,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提供更多“可借鉴、可推广、可持续”的中国方案。

苏伯民致辞
苏伯民回顾了中吉合作的历程并表示,自2014年中吉哈三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遗产成功以来,双方在遗址保护、学术交流、数字化技术应用等方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近年来,依托敦煌研究院的科研平台与保护经验,双方在碎叶城遗址开展了病害监测、数字建模、环境分析、植物群落调查等一系列科研工作,并共同组建了“中国-吉尔吉斯斯坦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实验室”,推动中方技术在吉方实际落地。联合实验室未来将锚定丝路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技术难题,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遗产保护实践,打造国际高水平科研合作平台。
会议期间,双方围绕联合实验室功能完善、科研平台共建、人才联合培养、技术成果转化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下一步合作重点达成共识。未来双方将以联合实验室为依托,推动合作机制化、项目化、平台化运行,共同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传承注入新动能。
甘肃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刘叶梅,敦煌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郭青林等出席座谈会。吉尔吉斯共和国文化遗产局,文化、信息和青年政策部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安全检测中心,甘肃省科学技术厅,敦煌研究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中吉联合项目科研团队成员参加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