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由敦煌研究院佛学研究中心、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和敦煌学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佛教民俗学”系列讲座第四讲在敦煌研究院举办。日本神奈川大学名誉教授、敦煌研究院佛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佐野贤治以《“丝绸之路”与日本佛教——“福田”考序:以比较佛教民俗学的序说为例》为题开展讲座。讲座由敦煌学信息中心主任宋焰朋主持,日本筑波大学苏慧灵全程翻译。
佐野贤治以“福田”思想为切入点,深入剖析起源于印度的佛教教义、仪式及经典,在不同时代、地域和民族中的传承与演变,着重探讨佛教“福田”思想对日本佛教民俗的深远影响。从敦煌壁画中精美的“福田经变”,到西藏拉萨布达拉宫观音殿内清同治帝手书的“福田妙果”匾额;从中国佛教的菩萨行,到日本独具特色的稻作文化、“福田饼”及袈裟传统,乃至东亚各地寺院中缤纷多彩的布施文化,无一不彰显“福田”思想的广泛传播。这些文化符号不仅是东亚佛教“福田”思想的生动体现,更深刻揭示了佛教与农耕文明千丝万缕的联系。他表示,佛教在东渐过程中,不断与本土信仰碰撞交融,历经本土化改造,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佛教民俗。
讲座尾声,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朱晓峰、馆员根敦阿斯尔等学者,围绕敦煌壁画中的福田经变、福田思想等议题展开讨论。此次讲座不仅为敦煌学研究注入了全新视角与方法,更为推动敦煌学全方位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