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敦煌岁时节令丨二月二:这六件好事与你有关


CA8FB



民间有一种说法是,从上一年腊八到新一年二月初二,才算过完春节。现代人自然享受不了这么悠长的假期,但对于过往农耕时代的人们而言,漫长的冬季就是他们劳作整年的休憩,万物蛰伏,静待春天的一声惊雷。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今年的二月二在惊蛰和春分之间,正是万物复苏的好时候。


《尔雅·释天》的《月名》篇中,古人这样为十二个月命名:“正月为陬,二月为如,三月为寎,四月为余,五月为皋,六月为且,七月为相,八月为壮,九月为玄,十月为阳,十一月为辜,十二月为涂。”

农历二月便是“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的“如月”。


莫高窟记录了春夏秋冬四季变幻,关于如月仲春之始——二月二,自是有不少精彩呈现。



【祥瑞】

好 / 精 / 神


188CF


榆林窟第10窟-龙-西夏


农历二月初二,阳气回升,大地解冻。


人们观察到苍龙星宿,在春天自东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其运移周期和方位正与一年之中的农时周期相一致。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苍龙,祈甘霖,保丰收。


1C444


莫高窟第245窟-藻井-回鹘


龙抬头又叫“龙头节”。在中国古代,尤其是秦汉及以前,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这样的“重日”多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


因此,古人会在“二月二”举行祈福、祭祀或是纪念活动,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天气】

降 / 好 / 雨


F721


莫高窟第23窟-雨中耕作图-盛唐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进入雨季。


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风雨和顺,正是农耕的好时机。莫高窟第23窟雨中耕作图的上部,乌云迷漫,时雨霏霏,正是一幅雨中耕作的场景。


  

【耕作】

使 / 好 / 牛


102C3


榆林窟第25窟-牛耕图-中唐


农历二月以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冬季的少雨现象结束,降水增多,春耕由南到北逐渐开始。


为了让“龙”顺利地“抬头”,这天家里要停止一切家务,尤其是要停止针线活,免得“伤了龙目”;二月二龙抬头洗衣,恐怕“伤了龙皮”。


二月初一的晚上,家里有石磨的就要把石磨支起来,据说是为了不要影响了“龙抬头”,只有这样才能“细雨下得满地流,一年吃穿不发愁”。




【理发】

好 / 彩 / 头


1FC3E


榆林窟第16窟-剃度-五代


1ADAA


莫高窟第79窟-顶盘童子-盛唐


所谓剃龙头,指二月初二理发的习俗。


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

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启蒙】

好 / 聪 / 明


 

19D84


莫高窟第468窟-学堂-中唐


农历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启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长大断文识字。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形式。


敦煌自古就重视对儿童的教育, 魏晋南北朝时期便有设立学校的文字记载,隋唐两代朝廷推行科举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使读书更成为风尚。唐宋时期,敦煌设州学、县学及医学,是官办学堂;寺院还设寺学及专门从事研究佛法义理的义学,儿童从小便可入上述学校就读。


图中,有两位学生正在厅堂中读书学习,一位先生手持教鞭,正在教训旁边的学生。受罚的学生瑟缩身体,胆怯地望向老师,似乎在求饶。这个生动的画面,真实再现了古代学堂的日常生活。



   

【龙食】

真 / 好 / 吃


184CC


莫高窟第236窟-斋僧食品-中唐


187E9


莫高窟第159窟-斋僧食品-中唐


在二月二这个吉祥喜庆的日子,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


面条不叫“面条”,称作“龙须面”;水饺称作“龙耳”、“龙角”;米饭称作“龙子”;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


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寄托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在敦煌的壁画里,见证了久远而丰富传统文化。二月二的民间习俗,都能在壁画中看到相似的图像。它既是我们习以为常的龙剃头,也能让我们驰聘想象,仿佛可以身处千年壁画的时光情景中:或许正在赶牛耕种,或许正在剃头修面,或许在对着课本“之乎者也”,或许正夹起一只热乎乎的“龙耳”送进口中……声闻呼吸间,重整身心,迎接新的岁月时光。